support@eprid.com

156 26569009

跨境圈掀起抢注勒索风,卖家如何自保?

在跨境电商这个看似风光无限的领域,一场悄无声息的 “暗战” 正激烈上演。恶意抢注的黑手,正伸向无数卖家辛苦打拼建立起的品牌成果,域名勒索的阴霾,也笼罩着众多卖家的心头,让他们苦不堪言。这些不法行为,就像隐藏在暗处的 “毒瘤”,严重威胁着卖家们的生存与发展。

跨境电商的 “抢注” 风波

卖家遭遇恶意抢注

在跨境电商圈,卖家的品牌被恶意抢注域名并敲诈勒索的现象并不少见,尤其是当品牌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潜力时,恶意抢注者通过注册与卖家品牌相关的域名,并以此为筹码向卖家索要赎金,严重影响了店铺的正常运营,使卖家面临客户流失、销售受阻等困境。据多名卖家爆料,他们店铺品牌的域名,毫无征兆地被 “流氓商家” 盯上并抢注,紧接着就收到了令人胆寒的威胁邮件。这些邮件内容如出一辙,勒索者嚣张地要求卖家在规定时间内支付高额赎金,要是不从,就发起售假和版权投诉,直接冲击卖家的店铺,让其面临下架、封禁等严重后果。某位卖家就深受其害,对方看他店铺经营状况良好,竟 “狮子大开口”,索要 60 多万人民币的赎金,否则绝不善罢甘休。据行业数据分析机构的报告显示,遭遇域名勒索的卖家,平均店铺流量在一周内会下降 60% – 80%,销量下滑幅度更是高达 70% – 90%,其中近 30% 的卖家因无力承担损失,在半年内倒闭关店。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,是无数卖家破碎的生意。
抢注者的操作手段如出一辙,先是利用网络爬虫工具,精准锁定那些尚未注册对应域名的品牌。一旦发现目标,便迅速出手抢注域名,成本可能也就几十块钱。至此,在卖家不知情的情况下,品牌域名就已易主。紧接着,就向卖家发送措辞强硬的勒索邮件,详细列出卖家的商标信息、店铺链接,让卖家不敢轻视。以此狮子大开口索要高额赎金,价格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,完全取决于卖家店铺的规模和销量。邮件里会明确规定一个极短的付款期限,短则三五天,长则一周左右,给卖家施加巨大的时间压力。
如果卖家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回应,或者拒绝支付赎金,他们就会在短时间内搭建起与卖家店铺风格相似的独立站。这些独立站往往粗制滥造,只是简单地复制卖家在亚马逊等平台上的产品图片、描述等信息,但却足以迷惑消费者和平台审核人员。然后,他们就会向亚马逊等平台发起投诉,声称卖家在平台上销售的产品侵犯了他们独立站的版权,要求平台下架卖家的产品链接。由于平台对于版权投诉的处理流程相对严格,一旦收到投诉,通常会先对卖家的链接进行调查,这期间卖家的店铺流量会骤减,订单量也会大幅下滑。

商标抢注黑色产业链

近年来,商标被恶意抢注的事件层出不穷,不少卖家都遭遇到了恶意投诉。这些人的手段一般都是会先去平台上筛选近期热销的产品,然后再去分析商标注册的薄弱环节,去进行抢注,一旦抢注成功,就会去投诉对方侵权,要求其下架产品并且支付高额的金额赎回商标。对于英国商标,由于其注册时间短,一般 3、4 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下证,并且注册费也不是很高,而这也就成为了那些不良卖家的空子。目前根据业内相关人士的统计,现阶段商标被恶意抢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:利用外观专利投诉;域名抢注后投诉版权侵权。而现在大部分被投诉的卖家都面临着,申诉不成功,对方还要求天价索赔。对于那些产品销量还不错,急于恢复链接的卖家来说,找律师、向平台申诉的各项成本都太高了,支付高昂的赎金是最快的方法了,这些卖家在各方权衡之下,只好选择妥协,以换取产品的正常售卖。
数据显示,近七成的中国卖家在欧美市场都曾收到商标侵权投诉,英国、德国、澳大利亚、墨西哥更是其中的重灾区。职业抢注客先用爬虫全天候监控亚马逊、速卖通的热销品牌,再钻各国商标制度的空子闪电抢注,随后以平台投诉、海关扣货为武器,向卖家勒索。黑灰团伙锁定爆款链接,只要发现对应类目未注册,就立刻下手抢注,张口几万甚至十几万的 “赎金”。跨境圈里的商标抢注愈演愈烈,英国、德国沦为重灾区,根源在于一条 “低成本、快回报、规则缝大” 的利益链。英国商标审查只查形式、不深挖实质,只要文件齐全就能通过。宽松的审核让批量申请如流水线作业,抢注者根本不用顾虑商标本身是否合理。多数卖家为省钱只注册美国标,英国和欧洲市场成了真空地带;即使注册了,也常因品类多、类目覆盖不全,留下大片 “盲区”。这些漏洞让英国站成了抢注者的狩猎场。

卖家的艰难处境

被迫妥协支付赎金

为了避免店铺长期停摆,许多卖家最终只能妥协支付赎金。一些卖家透露,他们曾花费数万到几十万不等的费用,向抢注者赎回自己的商标。比如,有卖家称,“为了买回英国商标,我花了 3.5 万人民币”;另一位卖家则支付了 5800 英镑来达成和解。这种被迫的高价 “和解” 不仅让卖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,也让他们对亚马逊平台的公正性产生了质疑。随着年终旺季的临近,卖家们亟需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,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店铺运营遭受重创

遭遇域名勒索的卖家,平均店铺流量在一周内会下降 60% – 80%,销量下滑幅度更是高达 70% – 90%。店铺流量和销量的大幅下滑,带来的连锁反应是致命的。库存开始积压,资金周转陷入困境,卖家前期投入的大量成本难以收回。而且,店铺权重也会因为这些负面事件而下降,在平台搜索排名中逐渐靠后,进一步影响了店铺的曝光度和未来的销售前景。许多卖家为了经营店铺,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资金,从产品研发、采购,到店铺运营、推广,每一个环节都耗费了无数的精力。然而,恶意抢注者的出现,让他们的努力可能瞬间付诸东流。一些中小卖家甚至因为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,不得不选择关闭店铺,黯然离场,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。

卖家应对策略

收集保留证据

当不幸遭遇品牌域名被恶意抢注勒索时,千万别慌,冷静下来,一时间收集证据。收到勒索邮件的第一时间,不要惊慌失措地急于付款。先仔细查看邮件内容,留存好所有相关证据,包括邮件截图、发件人信息等。这些证据将在后续的申诉、投诉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。除了邮件相关证据,卖家还应整理好自己产品的上架时间记录,这可以从店铺后台数据中获取,清晰显示产品在平台上首次上架销售的时间,以证明自己的业务开展早于域名被抢注的时间。拥有的商标注册证明也是重要证据,如果卖家已经在相关国家或地区注册了商标,务必准备好清晰的商标注册证书扫描件,证明自己对品牌商标的合法所有权。产品的原创设计图,若产品有独特的设计,这些设计图能体现产品的创新性和独特性,可用于证明产品的原创性,防止被恶意投诉抄袭。采购合同与发票也不可或缺,它们能够证明产品的合法来源和采购渠道,进一步增强卖家对产品拥有合法权益的说服力。

向平台方申诉

紧接着,向所在的平台如实反映情况,开启申诉流程。大多数平台都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团队,他们会协助卖家核实情况,对恶意投诉进行处理。详细列出自己的产品上架时间、拥有的商标注册证明、产品的原创设计图、采购合同与发票等,争取平台的支持与协助,避免店铺因恶意投诉而遭受不必要的处罚。在向平台申诉时,卖家需要清晰、有条理地阐述事件的来龙去脉。从自己如何创建品牌、推出产品,到突然收到恶意抢注者的勒索邮件以及面临的威胁,都要详细说明。提供的证据要按照重要性和关联性进行排序,方便平台审核人员快速了解关键信息。同时,要积极与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团队沟通,及时回复他们的询问,配合他们的调查工作。有些平台可能需要卖家补充额外的信息或证据,卖家应尽快准备并提交,以加快申诉处理的进度。

向注册商投诉

向域名注册平台投诉,详细阐述你的品牌情况、域名被抢注的经过,附上收集好的证据,要求平台依据相关规定,对恶意抢注的域名进行处理,比如冻结、注销等。像阿里云、腾讯云等知名注册平台,都有专门的投诉渠道和流程,按要求操作即可。在向注册商投诉时,卖家要准确填写投诉表格中的各项信息。品牌情况介绍部分,要突出品牌的创立时间、市场影响力、已有的业务范围等关键信息,证明品牌的价值和在先使用情况。域名被抢注经过的描述要清晰、准确,包括发现域名被抢注的时间、收到勒索邮件的时间等具体时间节点。上传的证据要确保清晰可辨,并且与投诉内容紧密相关。注册商在收到投诉后,会根据自身的规则和流程进行审核。卖家需要耐心等待审核结果,同时可以通过注册商提供的查询渠道,随时了解投诉处理的进度。如果注册商要求补充材料或进一步说明情况,卖家应及时响应,积极配合。

拿起法律武器

如果勒索金额巨大,情节恶劣,卖家千万不要犹豫,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。警方拥有专业的侦查手段,能够深入调查不法分子的身份、行踪,将他们绳之以法,为卖家追回损失。要是遇到特别顽固、恶劣的抢注者,可向法院提起诉讼,通过法律途径讨回公道。在决定采取法律行动前,卖家最好先咨询专业的律师,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。律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,为卖家制定合理的法律策略。报警时,卖家要向警方详细说明事件的经过,提供所有收集到的证据,包括勒索邮件、与抢注者的沟通记录、平台上的相关通知等。警方会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立案侦查。如果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,卖家需要准备好详细的诉讼材料,包括起诉状、证据清单、损失计算依据等。诉讼过程可能较为复杂和漫长,卖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,配合律师的工作,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未雨绸缪,防范于未然

提前注册品牌相关域名

品牌创立之初,就应当将域名注册提上日程,而且不能只盯着一个域名,要尽可能全面地涵盖常见的域名后缀,像.com、.net、.cn、.org 等。别等到品牌做出名气了,才发现域名被别人抢先一步注册,到那时,后悔都来不及了。在注册域名时,卖家可以制定一个全面的域名注册计划。首先,确定与品牌名称完全匹配的域名,确保品牌在网络上的核心标识不被他人抢占。然后,考虑品牌的相关变体,比如品牌名称的英文复数形式、常见的拼写错误纠正形式等,注册这些变体域名可以防止他人利用相似域名误导消费者。除了常见的通用域名后缀,还可以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,注册一些特定地区的域名后缀,如针对欧洲市场的.eu 域名等。同时,要选择正规、可靠的域名注册商,确保域名注册过程的安全和稳定,避免因注册商问题导致域名纠纷。

强化品牌保护意识

定期对品牌相关的知识产权进行检索,查看是否有潜在的侵权风险或被抢注的迹象。同时,要将商标进行同步保护。及时在目标市场国家注册商标,构建起品牌的法律护城河。商标注册成功后,其对应的域名也能获得一定的法律优先权,让不法分子的抢注行为难以得逞。卖家可以利用专业的知识产权检索工具,定期对品牌商标、域名等进行全面检索。设定合理的检索周期,比如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深度检索。在检索过程中,要关注与自己品牌名称、标识相似的商标注册申请情况,以及是否有恶意抢注域名的行为。一旦发现潜在风险,要及时采取措施,如提出异议、进行协商等。在目标市场国家注册商标时,要了解当地的商标注册法规和流程,确保注册申请的顺利进行。可以委托当地专业的商标代理机构,提高商标注册的成功率和效率。同时,要注意商标的维护,按照规定及时缴纳续展费用等,确保商标的有效性。

建立预防机制

为了防患于未然,卖家应定期检查品牌和域名的注册情况,并针对每个市场的具体情况提前做好保护措施。市场启动前 3 个月务必完成商标注册,同步锁定.com、.net 等核心域名,并避开通用词汇作为品牌名。后续每季度刷新一次商标监控清单,并定期备份品牌使用证据,为随时可能到来的维权之战备好弹药。卖家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品牌保护团队或岗位,负责品牌和域名注册情况的定期检查工作。制定详细的检查清单和流程,明确检查的内容、方法和时间节点。针对不同的市场,要深入研究当地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市场特点,制定个性化的保护策略。在选择品牌名时,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商标查询,避免使用过于通用或容易与他人商标混淆的词汇。定期备份品牌使用证据,包括产品销售记录、广告宣传资料、客户评价等,这些证据在未来可能的维权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。可以采用数字化存储方式,并进行多重备份,确保证据的安全性和可获取性。
跨境电商卖家在面对恶意抢注和域名勒索的威胁时,绝不能坐以待毙。通过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未雨绸缪的防范措施,卖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,减少损失。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跨境电商领域,只有时刻保持警惕,积极行动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,让自己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稳健发展。

发表评论